卫生部将试点门急诊先治疗后结算,试点单位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,具体做法是:医院对病人收取押金,并设置独立的信息识别码,病人每接受一次诊疗,信息系统就自动从押金中扣除相关费用。另外,医院整合科室资源和患者需求,实现医院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。
门急诊先诊疗后结算,实为付费机制的改革,如果实施得当,可缩减流程,为病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。付费机制改革,其核心目的就是提升医院服务效率——不少民营医院都可见这类增强效率的举措,虽然手段各异,但对病人来说莫不是福祉所系。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,如果时时能以患者的需求为服务中心,自然会进行各种改革尝试,追求高效率乃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。
这些局部的改革措施,完全可归于医疗改革的范畴,具体来说,属于医疗机构改革的一部分。虽然医疗保障是医改的核心命题,但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、服务形式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机制,这些也都是医改的重要命题,不可能被忽视。我们不仅需要获得有保障的医疗服务,同时也需要高质、高效的医疗服务。但是,长期以来,医疗机构——确切地说是公立医院,其运营一直为行政部门主导,正因如此,医疗服务质量不高、效率低下、资源分配不合理一直成为老大难问题。
事实上,在新一轮医改方案中,政府部门与医疗机构的各自角色,都是已得到明确了的:政府部门充当医疗产品的购买者,充当医疗机构的监管者,充当战略资源的配置者,而不是医疗机构的直接承办者;医疗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,按照医疗服务自身的规律运营。这就是新医改方案中所说的“管办分离”。如果这个理念得到实现,那么追求高质、高效的医疗服务,自然会成为各个医疗机构的自觉追求。如何最大化满足患者的需求,如何改善自身的服务水平,都将成为各医疗机构自觉思考的问题——简言之,医疗服务的竞争机制将会形成。
回到卫生部的试点改革上,虽说提升服务效率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都合乎民意,合乎医疗机构改革大的方向,但更为我们所期待的是:通过“管办分离”,让这类改革措施不必为行政力量推动甚至主导,而完全成为各医疗机构的自觉追求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试点改革,仍然离不开卫生部的推动力量,还不值得过高期待。毕竟,改革离不开激励机制,离不开利益导向,而这得以政府部门、医疗机构之角色、功能的科学区分为前提。
不得不提的是,在先后几轮医疗改革进程当中,市场派与政府派的争论一直在持续。如果说,医疗卫生事业属于公益事业如今已经成为双方共识,但如何体现“公益”还不曾见有共识的产生。医疗的公益性,并不是靠医疗机构提供直接的“公益性”服务所体现,而是靠政府的管理实现的,是通过制度安排实现的——以竞争机制确保公立医院提供高品质服务,而以政府监管和医疗产品的购买来实现公益性的医疗卫生事业。如果这个身份不予以厘清,公立医院将依然混杂于市场、政府的中间地带,而高收费、低品质将一直是其服务的最大特色。